2.對環境的影響: 一、健康危害
侵入途徑:吸入、食入、經皮吸收。 健康危害:蒸氣對呼吸道有刺激性。吸入高濃度蒸氣可出現頭痛、頭暈、惡心、嘔吐及麻醉作用。蒸氣和霧對眼有刺激性,液體可致角膜損害。大量口服引起惡心、嘔吐。短時接觸對皮膚無刺激,長期接觸有刺激性。
二、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
急性毒性:LD503000mg/kg(大鼠經口);大鼠吸入32000ppm×4小時,5/6死亡;人吸入200ppm,眼刺激。 危險特性:易燃,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。遇明火、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。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。其蒸氣比空氣重,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,遇明火會引著回燃。 燃燒(分解)產物: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。
3.現場應急監測方法:
4.實驗室監測方法: 氣相色譜法《空氣中有害物的測定方法》(第二版),杭士平主編 羥胺-氯化鐵比色法《空氣中有害物的測定方法》(第二版),杭士平主編
5.環境標準: 前蘇聯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200mg/m3
6.應急處理處置方法: 一、泄漏應急處理
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,并進行隔離,嚴格限制出入。切斷火源。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,穿消防防護服。盡可能切斷泄漏源,防止進入下水道、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。小量泄漏: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。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,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。大量泄漏: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;用泡沫覆蓋,降低蒸氣災害。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,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。
二、防護措施
呼吸系統防護:可能接觸其蒸氣時,應該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(半面罩)。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,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。 眼睛防護: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。 身體防護:穿防靜電工作服。 手防護:戴橡膠手套。 其它:工作現場嚴禁吸煙。工作畢,淋浴更衣。注意個人清潔衛生。
三、急救措施
皮膚接觸:脫去被污染的衣著,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。就醫。 眼睛接觸:立即提起眼瞼,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。就醫。 吸入: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。保持呼吸道通暢。如呼吸困難,給輸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進行人工呼吸。就醫。 食入:飲足量溫水,催吐,就醫。
滅火方法:滅火劑:抗溶性泡沫、二氧化碳、干粉、砂土。用水滅火無效,但可用水保持火場中容器冷卻。 |